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20 16:04:47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

《小伙伴》第七组单元的一篇课文,上完这节课后,我即刻反思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记下自己的感想:

1.在教学《小伙伴》时,我非常重视朗读,强调“以读为本”。为了避免教师讲得过多,提问过多,引导过多的问题,我用浅显的语言把练习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边读边思考,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在上课过程中,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我激动的气息:学生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习;有的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习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孩子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2.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课堂上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用老师考考小朋友的方法,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去自主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玛莎把背包丢了,她得饿肚子了,这可真糟糕啊!”“离回到家还有好长的时间,玛莎的肚子要饿好久哪,这可真糟糕啊!”“玛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妈妈批评了,这可真糟糕啊!”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说:“我去上学,可是忘了带书包,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我忘了把开水带到学校里来了,今天上完体育课没水喝,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里去了,这可真糟糕啊!”……听到学生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势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时,孩子们都皱着小眉头,把句子读得抑扬顿挫。“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2

《三个小伙伴》是一年级下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孩子们在品读中悟出应团结协作的道理。

在读课文时,我问孩子们“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让你最喜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小组结合去表演,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3

《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三个小伙伴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本课最大的特点是,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由扶到放,注重将学习的方法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请学生归纳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三个问题?”并把三个问题罗列在黑板上,然后以课文的第二段为例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这个问题是谁解决的?它怎么说?怎么做?相应地进行板书: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嘴巴——拱 ,这样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又找到了关键词语,接着指导学生朗读和做动作。接下来的两个问题则让学生参考上面的板书,自己读自己思考,想想怎样填这个板书。我班的学生很快就能填好了:

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嘴巴——拱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小袋鼠——皮口袋—运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小象——长鼻子——浇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4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要求是:朗读课文,再演一演。(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的演出来),课文的结构还是比较清楚的,三段同样的结构,整齐、易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课题入手,理解什么是“伙伴”,伙伴它不同于朋友,伙伴之间有“合作”的关系,在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那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要一起做什么呢?

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在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我借助课文中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明白三个小伙伴一起做什么事?(上山栽树)结果怎样?(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这时,我又进一步提出疑问:小树终于栽好啦!小朋友这个时候心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这个问题 ……此处隐藏5865个字……切合作,就能把事情做好。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就想该怎样才能上好这篇课文,才能让孩子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呢?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受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于是,我就做了以下尝试:

教学片段

当我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一种新方法学习第19课《三个小伙伴》……”我话音没下,“快嘴”张和耀就站起来问:“老师,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方法老师先不说,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是最喜欢动脑筋的孩子?你们先按老师的提示学习课文,再给我们学课文的方法取个名字,好吗?”“好!”学生们欢呼起来。

师:谁想读课文就站起来大声读,好吗?

生:我来。

生:我想读……(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都站起来想读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读完后]师:谁认为自己在班上读书最好,就站起来读。

(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场面极其热烈,其间,学生之间还相互指出不足之处。)

师:同学们认为课文里哪些句子或自然段写得好,就站起来读,读完后,要说说为什么这些句子或段落写得好。

(学生读后各抒己见。)

生;我喜欢第一自然段,我从这自然段知道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好朋友。

师:哦!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好朋友呀?

生:因为它们一起去山上栽树呀!

师:对,它们一起去山上栽树,可书上找不到“一起”这个词呀!

生:书上不是写“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吗?

师:(板书:一同)对,书上出现的是“一同”,但你刚才说它们一起(板书:一起)去山上栽树,(指板书),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同学们能用别的词换这两个词吗?

生:能,一齐。

师:你懂的词语可真多。

生:一道。

师:你也是词语高手。

……

就这样,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于是我又趁热打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上高潮。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很棒,也说得很有道理,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学习呀!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生:能(学生纷纷大声说)

师:好,下面就分小组演故事,演好了,再派代表上台表演,我们一起来评出“最佳”演员。

(学生分小组练习表演,然后推选代表上台表演故事,并评出最佳演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咱们班的同学不仅会读书,表演也是最棒的,只要你们继续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班肯定会有电影演员。(哈哈……学生高兴地笑了)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课文的时候做了些什么?

生:读书。

生:说话。(“也就是说自己读书的理由”师补充。)

生:表演故事。

师:很好,谁来给我们刚才学课文的方法取个名?

生:读读。

生:表演。

……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就把今天学课文的方法叫“读读、说说、演演”,好吗?

生:好……

(学生开心地笑了,看着孩子们喜悦的笑脸,成功的激动,我的心里乐极了。)

反思:

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也是站在讲台上9年来第一次令我真正兴奋的一堂课。过去,总不敢放开手让学生学,总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以致于堂堂语文课从字、词教学到朗读教学都是手把手地教学生,一堂课下来,不是老师累得筋疲力尽,就是整个课堂了无情趣,死气沉沉,天长地久,老师再拼命地教,学生也只记住了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毫无主见可言,碰到活点的题也只能空白交差了事。如今,在新课程改革春风沐浴下,我的教学方式也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知道了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这样,一定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我更坚信了这么一句话:“放开手,相信孩子,他们会走得更好”。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5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我将课文内容融入多媒体的几幅插图上请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小动物们工具都没有带,这样怎么能种树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带着好奇心,我再请学生去研读课文,思考:小动物栽树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用什么办法解决困难的?学生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新课改指出:朗读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可在教学中,一念之差,把他们自己喜欢的环节跳过去了,忽略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整堂课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习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再通过加上动作感知“拱”“运”“跑”“吸”这几个动词,来体会小动物的不怕辛苦、甘愿为集体奉献自己的高尚情操,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他们学知识、养习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在第一课时我就利用谜语把让学生感知三个小动物的特征,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感叹句、疑问句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表演的时候孩子们能很到位的表现动物们的特征,孩子们到了陌生的环境,没有在教室放得开,所以表现的课本剧不够精彩,稍显遗憾。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课文结尾,我借助几句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来提升孩子们对“团结协作”的理解感悟。这一点孩子们读得自在、学得开心。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